1. 首页 > 新闻

谨防夏秋季小儿腹泻

 

炎炎夏日和随之而来的秋天是儿童最容易发生腹泻的季节,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,时常会出现拉稀便,肠胃功能差消化不良。


症状及危害


腹泻指的是大便次数比平日增多,少则每日3~4次,多则可增加到每日10余次, 甚至20次以上。腹泻是小儿常见多发病,对孩子的健康危害甚大,除大便次数增多外,性质也变稀薄多水,常伴有呕吐、腹痛、发热、食欲减退,不仅使病儿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,还会损失大量水份和钾、钠、氯等重要的电解质。病儿很快消瘦下去,腹泻迁延不愈可导致营养不良。严重的急性腹泻可在短时间内造成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甚至影响心脏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,引起休克,抽痉等严重症状。


3大原因

1.夏季天气炎热,婴幼儿消化液分泌减少,消化吸收能力减弱,胃肠道抵抗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也下降;

2.气温升高,大大有利于周围环境中和食物中污染的细菌、病毒等的繁殖,随时可经口进入胃肠道,引起感染性肠炎,发生腹泻。


3.秋凉后,气温波动大,忽冷忽热,一旦照顾不周,年幼儿易着凉感冒,影响胃肠功能,也常发生腹泻。


2种分类

感染性腹泻 由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,这类腹泻有传染性,可在家庭内或托儿所、幼儿园、学校、医院内传播。

细菌 引起的主要有痢疾杆菌所致的细菌性痢疾,大便量不多,可带脓血,常伴发热,腹痛、胃纳呆、精神差。

沙门氏菌 引起的和大肠杆菌引起的便次多、稀便水多,可发热。

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肠炎则大量水泻,常有地区暴发流行。

轮状病毒 病毒性肠炎在儿童时期以秋季流行性腹泻(轮状病毒引起)为多见,大多发生在2~3岁以下婴幼儿,流行时当地可有数百上千孩子患病,以水泻为主要症状,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。

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痢疾多半由家中成人传得,便次不甚多而有脓血便。

白色念珠菌 它引起的小儿腹泻多发生于久病体弱,营养不良的儿童,常迁延难愈。

感染性肠炎 这是引起儿童腹泻最多见的原因,病菌大多经传染食物,饮水或双手进入小儿口中,预防此病重点在饮食卫生和消毒隔离,切断传播途径。

非感染性腹泻 大多由于食物不适合、不消化,进食过多过杂引起,出现消化吸收紊乱而致腹泻,或因受寒刺激胃肠功能紊乱,或患其他疾病时消化力减弱而引发腹泻,食物过敏也可发生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。


腹泻家庭处理3方法


1.密切观察 当孩子发生腹泻时,首先要密切观察大便情况,以便及时加以处理。轻症肠炎或简单的消化不良,腹泻次数不多,每日4~5次,大多小儿活动如常,精神略差,食欲不减,不发热,可在家观察处理1~2天。

但腹泻较重,大便次数频多,七八次到十余次,伴有发热,胃口差,出现呕吐,精神差,大便含水份多或带有脓血,特别是呈现脱水症状,如口干、眼窝凹陷、尿少神萎的病儿应即送医院诊治,补充液体并进行药物治疗。


2.适当饮食安排 轻度腹泻、食欲如常的病儿,可以继续平时饮食,哺乳照旧,但食物宜清淡少油易消化。暂不添加新食物,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应停止进食。另外要给予充足的温开水和果汁、菜汤、米汤等,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。

腹泻较重,大便水分损失多,并伴有胃纳差,多次呕吐时,婴儿可正常哺母乳,每次哺乳时间可稍缩短,减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母乳。


人工喂养婴儿每次乳量可稍减少,2~3岁以上儿童宜进食半流质膳食,如米粥、烂面、碎菜、蒸蛋、碎鱼、肉末、豆腐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。餐间多喂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糖盐水(药房有卖),加糖和盐的米汤也可,少量频繁喂食以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。呕吐严重的可暂禁食6~12小时,再逐渐少量多次喂食。


保证病儿能获得充足的水分甚为重要,可根据年龄大小和粪便中损失的水分多少,估计每天所需要的液体量,保持小便量多色清,孩子无脱水症状,口唇湿润,哭有泪,四肢暖和。经口服补液不能满足需要时,应及早去医院治疗,给予静脉补液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及时纠正能量和电解质紊乱。

本文由佚名发布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